阿里山 · 眠月線

模特|吳星瑩

攝影|江昱德

.

.

.

火車永遠離開以後
隧道沉入了黑夜
星星頑皮走著鐵軌
輪流和霧搶著空位

偶爾還是會有旅人
披光而來卻不自知
心裡一直提著一盞燈

.

.

.


.

.

.

.

.

.


模特兒說話



什麼是真實?真實的眠月線,是登山者的隱藏版樂園,行走於溼滑的荒廢鐵軌、攀爬崩塌的山壁,不會出現我這樣衣裙飄飄的打扮,那樣的美感原只存在我想像之中。

而為了「真實地」創造出「想像中」的意境,我非得把自己的登山能力,磨練得遠超眠月線的難度之上,才能在深山中翩翩以仙女之姿出現。我將其稱之為——「野拍模特」的專業。



當然,到拍攝定點再換裝也是一種選擇。然而我和江既是機動性的兩人團隊,意味著他要扛著所有的攝影裝備,而我則是背負所有的造型裝備,若要再帶上更衣帳,我的背包將更為沈重,在長途行走中更為消耗體力。加上我們一路邊走邊拍,美好的天光往往倏忽即逝,等不得我再換裝更妝。諸多考量下,我決定全程穿著造型服,以一種不汗不喘的速度小心行走,不扯壞衣服或弄花妝容。

說起來只是輕鬆的幾句話,實際卻經歷了從日出走到日落,一整天來回21公里,艱難處甚至須拉繩攀爬的登山路徑。


以及,入冬阿里山的溫度僅有8度,寒霧中體感3度。


無法穿著登山專門的多層排汗保暖衣,亦無法穿著能適應各種地形的登山鞋,我骨子裡卻仍是一個登山者。高山教會我的能力,在此處最是展露無遺。鞋子不止滑,長裙遮蔽視線,我都一一用登山技巧去克服。

唯有寒冷,一路不斷行走以運動維持體溫的我,在眠月線的荒廢隧道中,必須長時間靜止讓江拍攝。任何應變的策略都無效了,最後一招只剩——硬生生忍受的能力。

發抖打顫如此真實,全身僵硬如此真實,我用盡全力維持平靜自在的神情,為了創造出想像中的美麗。


看到照片我才發現,卻是拍下了我沉重的肢體,卻仍努力堅持的表情。那樣的照片,或許才是真正的「真實」,也比我想像中更為「美麗」。


.


.


攝影師說話



去拍眠月線時,一開始想像的是鐵道的畫面,像是鐵軌、隧道和崩塌的坑洞這一類場景。當時覺得如果能在鐵道上拍攝,效果應該會不錯,所以還特地上網查了一些路線,規劃了一下拍攝的想法。

但實際到現場後,發現鐵道最美的地方在自然保留區,這次沒有申請所以無法進入;隧道裡面又太暗,難以拍攝,和想像中的畫面完全不同,而模特手上提的火手燈,以及我帶來的補光燈都不夠亮,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,終究決定放棄,提早撤退。

沒想到,正是因為提早撤退,最後隨意逛逛的時候,意外走到了神木車站。當時剛好起了濃霧,車站的燈光透過霧氣顯得特別有氛圍,而模特手上的火手燈,剛好可以用來補光,意外拍出了非常好的畫面。完全沒想到,這盞精心帶來的火手燈,最終竟然會在這樣的場景下發揮作用。



另一個意想不到的點,是我在眠月線的明隧道中嘗試了黑白攝影。因為隧道半鏤空,天光可以透入,內部的光影變化豐富,明暗對比強烈,用黑白色調的構圖,更能純粹地呈現這種層次感。

並且當時飄來的濃霧,降低了色彩的飽和度,只剩下光影明暗的對比,剛好成了天然的「黑白濾鏡」,讓畫面更具層次感,也讓黑白攝影的效果更加突出。

當然,如果想拍出更純粹的黑白影像,最直接的方法是一開始就設定相機為黑白模式,這樣構圖時能更專注在光影與層次,而不會受顏色影響。這次因為拍的時候大自然已經幫我套了黑白濾鏡,我就沒有另外再特別調整了。如果一般人想拍出很好看的黑白照片的話,我建議還是調成黑白模式會比較好一點。


2024/12/18

.

.

.

.

.

.


.

.

攝影教練

| 江昱德


關注教育、文化與公益議題的紀錄片導演。


喜歡拍攝「光」,喜歡拍攝各種層次的光線,
更喜歡拍攝各種「人性的光輝」。



作品官網:光的故事


記錄各種令人感動的故事,期望能夠鼓勵被攝者持續閃耀,也能夠啟發自己成長

讓這些充滿光的故事,傳遞給更多的人。


婚紗攝影師出身,七年的婚紗拍攝與婚禮紀錄經驗,精擅「人像外景拍攝」,

尤其擅長拍攝素人,及在紊亂的活動現場臨機應變,

捕捉一般民眾參與活動時的各種神韻,拍出獨特的美感與質感。

.

.


.

.

吟遊詩人

| 吳星瑩


風之舞|心靈時鐘調節師

Singing Poet
Wind with Wings
Heart-Time Regulator



把天空穿在身上

那麼我就伸展成一棵樹

披上了風


曾吟遊於各創意市集,以即席靈感為客人創作專屬詩。
如今持續探索各種領域的創作,引導觀者進行更深更遠的內在覺察。

持十三年純素飲食後成為食氣者。喜愛大自然,推廣恢復人與大自然的心靈連結。



出版作品

《內在森林》植物詩畫卡 (2018,合作出版)
《飄浮家屋》精靈詩畫卡 (2019,合作出版)
《蒔:心靈時曆 · 時映—詩文儀》(2020-2021,獨立出版)
《關鍵詞 KEYWORD》(2023,雙語創作)

.
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