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西巒大山 · 巒安堂
模特|吳星瑩
攝影|江昱德
.
.
堂裡的神像也坐上了
最後一班數十年前駛離的公車
永遠不會再回來了
陽光和月色依舊每天停靠
迢迢用雙腳寥寥走進來的人
仰望神明依舊在
堂堂的大山之上
.
.
.
模特兒說話
「巒安堂」位於「西巒大山」之中,曾是多年前伐木業興盛時的林道工作站,當時不僅有公車可直達,興建有福德正神廟,更擁有當時全台最大的牡丹栽植園。隨著林業政策改變,數十年前工作站正式廢棄,神像和花朵紛紛移走,再經歷多次颱風侵襲,林道多處大幅崩毀,此地遂空懸在2600M的深山之中。直到近年來探勘並重新整理出可攀爬路線,巒安堂遺跡才再次現身於登山者眼前。只是如今欲來到此處,需要靠雙腳跋涉八九個小時以上。
我和江兩人重裝從清晨開始行走,傍晚終於抵達巒安堂。為了趕上最後一抹夕光,我們不遑休息,卸下背包改換裝束,立刻進行拍攝。這是我們首次將人像創作拍攝拉上了百岳,聽見行經的山友紛紛震驚讚嘆,我們知道自己克服各種限制後終於抵達的不僅是海拔高度,還是攝影難度的嶄新里程碑。
我們原本預定拍攝的場景是荒廢的牡丹園溫室棚架,我的服裝也依此預想搭配。真正來到此地後,才發現色系最呼應的場景其實是巒安堂遺跡。或許冥冥之中感應到神靈的召喚也說不定,我們行走一整天,沿路聞見杉檜香氣,宛如淡淡香火繚繞。祂們是堂堂的大山,祂們是溫柔的樹木,守護於被遺忘之處。誠心前來者,祂們必誠意相迎。
「繁華有憔悴,堂上生荊杞。」 (魏 · 阮籍《詠懷詩》)
「青山依舊在,幾度夕陽紅。」 (明 · 楊慎《臨江仙》)
拍攝時我簡單憑靠著樑柱,聽見江一直按快門的喀聲,我問他:「我需要做什麼嗎?」
「不用,這樣就很有感覺。」他簡單回答。
其實我當下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。中文系出身的我,「懷古」和「弔古」是熟知的古詩主題,然而真正親臨廢墟時,我發現我只是很平靜地走在裡面,讓一切自然地流動而過,像夢中的人知道自己正在做夢,隨時可以走出夢中。
我唯一的感懷,或許是憑弔曾經的自己吧?
曾經的林黛玉,如今終於活成了史湘雲。
心不再被困在園子裡了。
爽朗自由,快意瀟灑。外面的天地,無限遼闊。
.
.
攝影師說話
在西巒大山的林道中,我們背著重裝行走了許久,到了下午兩點時還有一大段路,我們有可能來不及在太陽落下前到達。我改為思考夜晚拍攝的可能性,幸好登山包裡有露營燈和頭燈,而且那天恰好是滿月,說不定可以用月光和露營燈嘗試一下夜拍森林。
下午五點左右,不斷趕路的我們終於抵達。還剩一絲夕陽的光線,我們迅速在牡丹園開拍,但很快我就發現場景和服裝沒有想像中的協調,決定更換地點到巒安堂試看看。
到達巒安堂時夕陽的光線已經消失,只剩下天空中微弱的餘光。但拍攝過程中,這樣昏暗的光線反而非常適合巒安堂的氛圍。我心想,這晚來的時刻,疲憊的神情,加上廢棄的祠堂,意外的合拍。
到了晚上,廢墟內的樹蔭遮蔽了月光,牡丹園實在太暗無法拍攝,夜拍備案宣告放棄。結果傍晚以為太匆忙的,其實反而剛剛好。
將人像拍攝推上百岳,有非常多的不可預期,而最意料之外卻最無限可能的,是配合大自然的光線來即興發揮。這不只是我們兩人的合作,而是我們和大自然的共同創作。
2024/02/24
.
.
.
.
.
.
.
.
.

記錄各種令人感動的故事,期望能夠鼓勵被攝者持續閃耀,也能夠啟發自己成長
讓這些充滿光的故事,傳遞給更多的人。
婚紗攝影師出身,七年的婚紗拍攝與婚禮紀錄經驗,精擅「人像外景拍攝」,
尤其擅長拍攝素人,及在紊亂的活動現場臨機應變,
捕捉一般民眾參與活動時的各種神韻,拍出獨特的美感與質感。
.
.
.
.

舞者詩人
| 吳星瑩
瑩遊詩人|風之舞|心靈時鐘調節師
Singing Poet
Wind with Wings
Heart-Time Regulator
把天空穿在身上
那麼我就伸展成一棵樹
披上了風
曾吟遊於各創意市集,以即席靈感為客人創作專屬詩。
如今持續探索各種領域的創作,引導觀者進行更深更遠的內在覺察。
持十三年純素飲食後成為食氣者。喜愛大自然,推廣恢復人與大自然的心靈連結。
出版作品
《內在森林》植物詩畫卡 (2018,合作出版)
《飄浮家屋》精靈詩畫卡 (2019,合作出版)
《蒔:心靈時曆 · 時映—詩文儀》(2020-2021,獨立出版)
《關鍵詞 KEYWORD》(2023,雙語創作)
.
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