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花蓮 · 富里豐南
模特|吳星瑩
攝影|江昱德
.
.
.
美輪美奐的天
富麗豐饒的地
蒼茫翻飛的霧
瞬息洋溢的雨
流淌呼吸的風
暉曖群山的光
全承載於一個小小村莊
.
.
.
.
.
.
.
台東池上伯朗大道
.
.
.
.
模特兒說話
花蓮豐南村,起由於我偶然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分享照片,那雲霧聚散的水田光影一眼就吸引了我。加上江曾隨口說想拍攝六十石山金針花季,我便查了一下兩地的地理位置,看方不方便安排一併走訪。不查還好,一查詫驚,花蓮這麼大,兩個欲走訪的景點居然都位在富里鄉,近到根本就是鄰居。
然而今年的地震和颱風,讓從北部去花蓮的路變得山迢水阻,若以我們習慣的自駕車宿形式,來回加上拍攝時程恐怕要排上五天,以江繁忙的行程根本擠不出這麼奢侈的空閑,且不僅長途車程累人,花費也同時遽升。加上今年的金針花季異常多雨,可拍攝的晴日大幅降低。即使政府祭出了各項優渥的住宿、飲食補助,當地店家也建議改以火車轉機車的方式遊花蓮,衡量再三的我,還是覺得成行的機會微乎其微。
一直猶豫到花季末期,居然又讓我看到了富里鄉舉辦攝影大賽的資訊,彷彿再下一波強力招手:「來喔來喔!旅費也贊助你們!」這時我心中直覺:「非去不可!」倒不是志在參加比賽得獎,我只是純粹好奇,第一次遇見如此殷切的地緣,三番兩次熱烈牽引。花蓮富里,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?
九月的最後,雖然天氣仍然不太穩定,我們抓了個三天兩夜的空檔,排除萬難衝去花東。
第一天下午到達富里火車站,騎著機車我們前往豐南村和六十石山勘景,那朗朗吹拂的縱谷長風,敞開了我心田。繞著繞著,江忽然說:「這裡我們是不是來過啊?」
我嗤然不信,明明和此地素昧平生,你是前世來過才有可能吧?直到我也認出了似曾相識的地景,才懵然驚覺:「啊!我想起這是哪了!」
去年年底,我和江前往攀登向陽山和嘉明湖,回程從南橫公路出池上,沿路尋找可車宿地。公路旁休息一晚後,我們在隔日曦光中出發返北,先撞見海岸山脈沈浸於美麗的日出雲彩;而後陽光稍高,遼闊的縱谷平野上,晨霧繚繞,宛如一層絲絨般的被子,又像厚厚地敷上面霜。我為難得的美景驀然動心,在車上朝江喟然讚嘆:「真是好山好水!這裡的稻米長年為晨霧滋養,一定非常香甜!」
當時我默默起了心念:若有機會走訪此地,必是人生樂事。然而長程旅途中驚鴻一瞥,難有機會再臨,我也就將此念拋之雲外。
偶然鴻爪,居然終於因緣俱足。直到這次我舊地重遊,才終於認出:六十石山,正是那美麗曦光中的海岸山脈;富里豐南,正是那晨霧繚繞的縱谷稻野。而這兩種天光場景,剛好也成了我們這次拍攝的兩個氛圍主題。
呵!原來並非此地主動殷殷喚我,卻是我先款款種下眼緣,這次算是來「還願」了。
.
.
攝影師說話
這次拍豐南村,接著去拍附近的池上,一路拍攝下來,剛好體現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勘景心情。
花蓮豐南村這邊,主要是在尋找倏忽即逝的「大景」,真的是對勘景能力的挑戰。從瞬息萬變的清晨天氣、柳暗花明的當地地形、被山遮擋的日出角度,甚至連房舍、農田和電線桿的位置都得仔細避開,真的可以說一直在和場景「搏鬥」。即使找到了合適的拍攝場地,拍攝的當下,仍得不斷考慮雲霧的變化、光線角度的轉變等等,來做即時因應。
一路上,感覺就像個「追光者」,騎機車追著太陽日出的角度跑,將前一天勘景過的地點真正實踐一次。但中間的變化太多了,總是跟預期不太一樣,只能不停地調整,總算從場景和光線的變化中,勉強取得了一個平衡。
到了台東池上,情況又不一樣了,早晨八九點的光線十分穩定,卻變成得在場景和人潮之間取得平衡。我們去拍攝熱門的伯朗大道和金城武樹,當時是平日早上,行程安排關係,沒有時間預先場勘,等於是邊勘景邊拍攝。當我拍了幾張好看的照片,抓到了最美的角度,想要再細拍時,已經早上九點多了,人潮開始湧了進來。
原本我想要再等一等,等到人潮散了再拍。但已是群起出遊的時刻,想要再出現整條大道無人的空檔,基本上不可能。我只能接受現況,直接收工。雖然以「太陽測量師」量測出,下午夕陽時會有某個很美的逆光角度,但傍晚人潮一定更多,想像中的美好畫面,實際根本拍攝不到。見好就收,或許就是拍攝熱門場景的「心法」了。
2024/09/27
.
.
.
.
.
.
.
.

記錄各種令人感動的故事,期望能夠鼓勵被攝者持續閃耀,也能夠啟發自己成長
讓這些充滿光的故事,傳遞給更多的人。
婚紗攝影師出身,七年的婚紗拍攝與婚禮紀錄經驗,精擅「人像外景拍攝」,
尤其擅長拍攝素人,及在紊亂的活動現場臨機應變,
捕捉一般民眾參與活動時的各種神韻,拍出獨特的美感與質感。
.
.
.
.

吟遊詩人
| 吳星瑩
風之舞|心靈時鐘調節師
Singing Poet
Wind with Wings
Heart-Time Regulator
把天空穿在身上
那麼我就伸展成一棵樹
披上了風
曾吟遊於各創意市集,以即席靈感為客人創作專屬詩。
如今持續探索各種領域的創作,引導觀者進行更深更遠的內在覺察。
持十三年純素飲食後成為食氣者。喜愛大自然,推廣恢復人與大自然的心靈連結。
出版作品
《內在森林》植物詩畫卡 (2018,合作出版)
《飄浮家屋》精靈詩畫卡 (2019,合作出版)
《蒔:心靈時曆 · 時映—詩文儀》(2020-2021,獨立出版)
《關鍵詞 KEYWORD》(2023,雙語創作)
.
.